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说课稿

化学说课稿

时间:2023-04-19 23:36:27
实用的化学说课稿集合五篇

实用的化学说课稿集合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化学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化学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同时为电解质溶液、中和滴定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分析

《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陈述了化学新课程的目标理念,即“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依据课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a、初步理解和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和换算。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收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 ……此处隐藏7859个字……循环往复的现象,就称为周期性。原子序数的学习则通过学习自学,归纳得出。

2.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学习。通过投影,展示表格等直观材料引导学生依次思考.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1)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原子半径;

(3)最高正价和负价;呈现怎样规律性的变化?请学生总结并得出结论,教师予以纠正和补充。最后小结得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均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3.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以及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等几个部分。

(1)通过复习碱金属元素与卤素,引导学生回忆并得到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2)演示实验A组钠、镁与水的反应。实验B组镁、铝与盐酸的反应镁铝6mol/L盐酸学生做实验。根据判断依据得出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Na>Mg>Al再推广展开到横行纵列行与行之间,最终得出结论元素的金属性也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元素非金属性则通过对表5-8的分析,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探讨,得出结论元素的金属性也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3)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的学习,通过概念的类比引出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可由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类比引出。

4.思考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并小结。得出结论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这个规律叫元素周期律。是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这就是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五学生学习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推理归纳法。

六反馈练习(投影)

《实用的化学说课稿集合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