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优秀说课稿模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优秀说课稿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材
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米以及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能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条件。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实际测量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感悟到知识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
二、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 ……此处隐藏3040个字……,发现数学书的长、宽、厚不是整厘米数,让学生产生悬念,发现问题,进而导入新课)。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思考:关于毫米的知识你都知道什么?
(2)交流与碰撞
(3)教师引导、归纳(课件演示1毫米长度)
(4)讨论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板书:1厘米=10毫米
1cm=10mm
(意图:此环节让学生教学生,把自己通过课后自学或其他渠道知道的知识告诉大家,互相补充,互相学习,初步对毫米有了认识)。
3、建立1毫米的表象
(1)让学生估计1分硬币的厚度
(2)实际测量,验证与估计的差距。
(3)感知1毫米有多长。
(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厚约1毫米。
(意图:此环节让学生通过用眼观察,用手操作,用心体会,用脑思考而后建立感知,使每个学生心中都有把“称”)。
4、实际测量
(1)测量橡皮擦长约几毫米。
(2)测量字典厚约几毫米。
二、认识分米
1、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每个学习小组估计、测量铅笔长度。
(2)交流、汇报。
(3)认识分米。
(4)讨论分米、厘米的关系(课件演示)
板书:1分米=10厘米
1dm=10cm
想一想:从刻度0到刻度10是1分米,那么从刻度5到刻度几是1分米?
2、建立1分米的表象
(1)用直尺量出1分米长的小棒,并剪下用手感知1分米的长度
(2)找一找学具和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分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