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天净沙秋思教案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天净沙秋思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1一.教学内容
语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第25课《天净沙秋思》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识记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掌握“散曲”的文体知识。
⑵正确朗读、背诵全曲,能准确把握这首曲表现出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
⑶学习分析诗歌的方法,感知诗中的艺术形象,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了解诗歌的朗读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⑵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培养想象力,陶冶情操。
⑶知人论世,通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把握诗歌主旨。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⑴学习作者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态度。
⑵体味诗歌中的意境,感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曲的内容,品味曲中情趣。
⑵背诵、默写全曲。
2.教学难点
⑴通过诵读,发展语感。
⑵ ……此处隐藏4478个字……复诵读,能正确说出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2、通过画面的赏析,准确描述曲中表现的形象,体会形象中蕴涵的意境。
3、通过对比阅读,学习用具体的意象表达抽象的感情的方法。
4、多渠道引导学生品味写景语言,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情之能力。
5、学生领会和学习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提供了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课例。
教学重难点:
游子思乡之情,羁旅之思。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欣赏这两首古诗,培养学生的古诗朗读能力,学会如何阅读欣赏古代诗歌。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可由秋天的诗词导入(如刘禹锡的《秋词》等)。或由学生描述秋天的景色导入。
(二)朗读这首词
可通过自由读、默读、赛读、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进行
(三)背诵这首词
(四)学习小组讨论、探究这首词
1.这首词写了哪些景色?
2.作者在这首词中蕴涵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词的独特之处(如色彩的搭配等)
4.点明这首词的主旨句是什么?
5.品味文中的语言。
6.分析文章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五)拓展:
1.可提起笔来补充内容,扩写《天净沙》,也可拿起画笔来画。
2.比较阅读:引刘禹锡《秋词》其一,与《天净沙
秋思》进行比较。
(六)作业:
写一段短文,描写《我心中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