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说教案合集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说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马说教案 篇1《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韩愈文选》中《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杂文马说优秀教案,我们来看看下文。
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能正确翻译文言语句。
3、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4、正确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能正确翻译文言语句。
3、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难点:正确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方法
自学加点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把握文中词语的读音。
2、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3、能正确翻译文言语句。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说有关马的成语,(一马当先、-跃马扬鞭、天马行空、千军万马、马到成功、马不停蹄、老马识途、车水马龙------)从这些成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马,对 ……此处隐藏11380个字……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
3.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西)人。早孤,由嫂抚养。贞元进士。贞元十九年(803年),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因天旱人饥,上书言京包百姓穷困,请求缓征摇役租税,被贬为阳山(今广东省阳山县)令。效还后曾任国子博士、邢部侍郎等职。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因上表谏迎佛骨,几乎招来杀身之祸,后被贬为潮州(今属广东省)刺史。赦还后任吏部诗郎,曾权京兆尹。卒溢”文”。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他和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反对六朝以来的骄偶文风,提倡散体,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间。其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摆用,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封建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好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有叫e乐不常有”之叹。
4.关于伯乐和平里马
伯乐本来是神话中掌管天马的星名。春秋时秦人孙阳因为善于相马,世上就称他为伯乐。《战国策·楚策四》中有一段文字记载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原文如下:
夫骥(千里马)之齿至(年老)矣,服(拉)盐车而上太行,蹄申(伸)膝折,尾湛(沉)胕(脚背)溃,漉(马口鼻中流出的白沫)头洒地,白汗交流,中阪(山坡)迁延(步履艰难),负辕不能上。伯乐道(遇)之,下车辕而哭之,解紵(苧麻织成的布)衣以幂(覆盖)之。骥于是俛(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金石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