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教案3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比一比》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一比》教案1计算:谁大谁小
活动目标
1、练习比较三个物体的大小。
活动准备
故事:《三只熊》及相应的图片,三个一组,大、中、小各一的东西,如:皮球、书等。《我的数学》第14、25页。
活动过程
一、故事:《三只熊》(出示图片)
师:今天我们来听个故事《三只熊》。(突出讲述故事里熊爸爸、妈妈、孩子的碗、椅子和床部分)
师: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她到了哪里?干了些什么事?
师:我们再把这个故事听一次。(讲述过程中的大、小碗、椅子、床由幼儿讲出)
二、比较大小
老师分别拿出准备好的三个大小不同的东西。
师:请小朋友看看老师这里的皮球哪一个最大?哪一个最小?请小朋友把它们从大排到小的排整齐。
(然后再拿出准备的一组书,要求同上)
师:真不错,现在请小朋友我们把这些东西从小到大的排。
三、作业。
师:请小朋友打开书的第14页,先看书上画的是什么?有几只?它们有什么不同?请听老师的要求,把最大的涂上红色,最小的图上黄色 ……此处隐藏1930个字……———————”,“一边( ),——————————”。出示马和兔,学生练说“一(),一(),——————————”。这些有目的、有层次的训练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满足了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潜能,结果就有了“一个瘦,一个胖,一匹瘦马一只胖兔”的佳句。
二、进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索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引导学生理解“堆” 的适用对象时,从图上的“一堆杏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堆”表示数量多的东西,那什么样的东西能用“堆”表示呢?放手让学生在小组里摆一摆,说一说,有些学生举起一小袋的米说“这是一堆米”,“这么说对吗?”教师引发疑问,学生们就思考起这一问题来,最后由学生自己纠正,明白在一个平面上无规则地把许多东西聚在一起就可以说“堆”,当然这一概念学生不必表述出来,心有所悟就行了。之后再让学生拓展说“一堆”,体现了学生自疑、自悟、自解的探究过程。
学生在拓展说“一群”时说到“一群老虎”,教师先不给予否定,而是强调“一群老虎”,于是就有学生主动指出:老虎都是一只一只活动的,很少是一群一群的。教师再问第一位学生“应该说一()老虎”?学生轻易就答出了。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给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我们希望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的主动性得以发挥,不待老师讲,便能主动地读;不待老师问,便能积极思考;不待老师布置和检查,便能主动学习。学生如果有了主动学习的态度和独立钻研、探究的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增强也就有了基础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