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劝学教案

时间:2023-01-23 01:11:29
关于劝学教案汇编7篇

关于劝学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劝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劝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劝、中、假、绝”等文言实词的含义及“于、而、焉、之”等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通过探讨,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是一个人获得教养的重要方法;

3、学习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说明道理的方法,提高说理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 熟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与工具书,疏通字词、文意并划出不理解的部分与同学讨论;

2、 完成《学习与评价》“学习过程评价”相关内容和“积累与评价”1-4题;

3、 结合文章内容,思考课本“问题探讨”第1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作为学生,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我们不仅现在要学习,将来走向社会还要不断地学习,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正如荀子所说:“学不可以已”,那么荀子是如何来“劝学”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劝学》。

二、解题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 ……此处隐藏12341个字……打他,而是以剪断快要织好的布来激励他,告诉他,剪断了的布是没有用的布,逃学的孩子是个没有出息的孩子。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弟子规》导入课文,孩子们背完一段后,讲述人物故事,借助视频引出“孟母三迁”的故事。接着我就告诉孩子们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可就是这样一位大教育家,也逃学了呢?这时孩子们就特别的好奇了,于是我就引入课题《孟母断织劝学》。

这是一篇剧本课文,是孩子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我以提问让孩子们发现什么是剧本,对之前所学课文进行区别。然后让孩子们品读剧本中的对话,引导孩子们体会剧本中孟子和孟母对话时的心情和说话语气。

教学过程在开始时很顺利,但是到表演时就比较难控制课堂了,没有有效安排时间。因为孩子们对表演比较感兴趣,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表演、品读。

上完课后细细想来,有几个地方做得不是很到位,需要反思。首先这是一篇剧本,首先主题导入的时间太长,没有恰当合理分配时间。其次,在引导学生品味剧本时,每一句话都去品味了,但不应当作习题去练,而是以此为重点内容,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教授。接着,板书的设计过于简单化,没有选、重点句子来详细品读、重难点不够突出、详细,然后就是在孩子们表演时,课堂准备没有做好,如果老师准备了一块布给孩子们表演时剪断,那么学生会感受到织布的辛苦和艰难,课文理解才会深刻,能更好的体会“剪断了的布是没有用的布,逃学的孩子是没有出息的孩子”;最后就是在课堂练习没有组织好,应该多留空间让学生主动思考,在练中懂得所学知识。这是我上完这一课的体会,我觉得教学也是需要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任何一次的反思和总结都会让我有所收获,告诉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动脑筋多花心思去设计教学,才能把课上得更好。

《关于劝学教案汇编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