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舟求剑教案合集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刻舟求剑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刻舟求剑教案 篇1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刻舟求剑》是第八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它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课文讲了一个楚国人坐船过江时,不小心把宝剑掉进江中,他在船舷上刻记号,准备等船靠岸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结果却没有唠叨。这个成语故事讽刺了那些不注意情况变化,不会灵活处理问题的人。也用来喻讽不知变化的愚蠢可笑行为。
本课与讲读课文《古诗三首》、《西门豹》,阅读课文《三过家门而不入》构成一个单元,包括了古诗、古代人物故事、古文寓言、古代神话传说,使学生从小就接触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2、学生情况分析:
上学期已学过《滥竽充数》《狐假虎威》两则文言体寓言故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结合 ……此处隐藏15089个字……默读课文
要求:把文中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或提出来。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桌互读课文
思考: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看《刻舟求剑》的动画片,复述故事。
(1)、播放《刻舟求剑》的动画片,学生边听边想。
(2)、指导复述方法。
(3)、同桌互相复述。
(4)、全班交流。
3、指导朗读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2)、全班交流,表演故事。
请4名同学表演故事,教师和其余同学朗读叙述部分。
4、思考:那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为什么?
教师小结。
四、拓展想象。
小组讨论:
1、那个人没有捞到宝剑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2、一起坐船过江的人看到他没有捞到宝剑会说些什么?
五、全课总结,揭示道理。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吗?
2、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小结:你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这个道理,在生活中还能犯“刻舟求剑”的错误吗?
六、作业
1、请同学们回家后,把这个道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跟你的弟弟妹妹讲一讲这个故事,让他们在生活中别犯“刻舟求剑”的错误,好吗?
2、预习《揠苗助长》。
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船
————移动
记号
捞不到
剑 ———————→静止